2019年11月21日,“第31届国际经济政策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市场导向的绿色低碳发展国际研讨会”在日本名古屋大学召开。会议主题是“气候政策、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会议由诸侯快讯手机版官网、名古屋大学主办,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亚洲经济研究所、《环境经济研究》编辑部、《新加坡经济评论》编辑部共同协办,碳排放权交易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日本名古屋大学经济学院附属国际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承办。来自联合国亚太经济社会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日本环境省、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德国明斯特大学、东京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丰田工业大学、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亚洲经济研究所、京都产业大学、德国阿沙芬堡应用大学、德国帕德博恩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湖南大学、厦门大学、吉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新疆大学、重庆工商大学、Applied Energy期刊、Singapore Economic Review期刊、Springer出版社、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等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学术出版机构、企业共8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
诸侯快讯手机版官网ok1133诸侯快讯网副院长王珂英主持开幕式。
主题演讲环节由名古屋大学亚洲共创教育研究机构副机构长藤川清史和东京大学未来研究机构副教授杉山昌广主持。中国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高世宪、南洋理工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新加坡经济评论》主编Euston QUAH、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希良、联合国亚太经济与社会委员会能源司司长刘鸿鹏、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中国绿色GDP绩效评估中心首席专家欧阳康、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院长郑新业、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谭显春等7位专家围绕大会主题,从中国能源转型的现状和未来、亚洲空气污染高额成本的启示、中国能源经济低碳转型、促进亚太能源转型,实现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绿色GDP绩效评估及其世界意义、电力改革与气候变化、“一帯一路”沿线气候变化的进展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主讲嘉宾认为制定恰当的气候政策、促进技术创新,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中国和世界来说都是一项长期战略,这一战略经过多年努力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同时仍面临很大挑战。中国在能源市场改革、能源转型方面还面临技术突破和大规模应用的问题,亚太地区2030年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仍面临重重困难,严重的空气污染不仅危害环境和公众健康,而且导致生产力下降从而降低了经济增长。因此在未来,中国还将全世界一道继续努力,推动能源市场改革、促进能源转型、致力于气候变化治理和污染防治,为实现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下午两个分组论坛主题分别为“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和“ 气候政策的宏微观分析与全球绿色开发”。多
学者围绕全球价值链与碳排放、中国增值出口和贸易中体现的碳排放、基于资本存量动态的全球能源足迹分析、基于资源产业转移和技术波动对碳生产率的影响、产业集聚、技术进步和碳生产率、技术进步与碳减排、“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发展绩效的驱动因素、中国的城市温室效应气体排放量混合框架、多层次环境权益交易市场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环境分权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碳排放交易系统、内部控制和碳信息披露、人工智能技术对环境可持续性的矛盾性冲击、能源基础设施投资与地区不平等、快速技术变革时代的环境建模挑战、长江经济带碳汇对绿色TFP增长和分解以及家庭碳排放等多个角度,从理论、框架和实证方面对气候变化、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进行充分的论证和讨论,主持人、点评人、报告人、与会者四方各抒己见,迸发出交流的火花。
会议组织方为了方便各位学者投稿,指导学者们写作论文的技巧,精心安排了期刊见面会,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另外我校主办的《环境经济研究》在短短三年取得的成绩也受到了在座学者的广泛赞誉和好评。
此次诸侯快讯手机版官网碳排放权交易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也是第31届名古屋大学国际经济政策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协办单位,名古屋大学校长在大会致辞,来自联合国亚太经济社会委员会、日本环境省、德国明斯特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的多位专家做主旨报告。
这是诸侯快讯手机版官网碳排放权交易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第一次在海外举办市场导向的绿色低碳发展国际研讨会,本届大会高规格、高水平、高质量,专家学者围绕气候政策、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贡献了异常精彩的观点,是促进可持续发展之路上的一次学术盛宴。学校派出ok1133诸侯快讯网王珂英副教授、王丹副教授、刘习平副教授、彭莎讲师、会计学院谈多娇教授、法学院袁妙彧副教授一行六人赴日本筹备会议,并作特邀演讲,保证了会议的顺利进行,也展示了我校学者的研究水平和风采。本次会议在海外的成功举办引起了海内外学界和业界对诸侯快讯手机版官网的广泛关注和好评,提振了我校学术研究与国际化交流合作的知名度,对我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引进等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